【吾乡吾土】东岳庙的大戏|天天动态

2023-06-12 18:15:25 来源:阳江日报 分享到:

乡土文化是地方族群繁衍发展的

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

随着网络平台的发展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开放性、互动性强的短平快阅读

已经成为趋势

为搭建一个阳江乡土文化作品

展示和交流的公众平台

阳江日报利用新媒体

开设“吾乡吾土”栏目

旨在挖掘、宣传、推介阳江乡土文化

为阳江文化建设添砖加瓦

本期,我们跟着笔者

一起去看“大戏”

东岳庙的大戏

林祥悠

今天上午,一个同事忽然说起晚上要去“东岳庙看大戏”的事情来。我一听,心里不由得“咯噔”了一下。一年一度的“东岳庙的大戏”又启幕了。

在阳东区北惯镇许范村地界,有一座“东岳庙”,庙里供奉着东岳大帝。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,每年到了东岳大帝圣诞日,庙里都会请来一个戏班,在庙后的空地上临时搭起一个大大的戏棚,然后一连好几晚都在那里锣鼓喧天地唱大戏。当时,我年纪幼小,不知道东岳大帝是何神,也不知道东岳大帝的圣诞日在何时,只记得做大戏的时候正是夏天,也正是可以吃“雪条”的时候。

以前的乡村,人们的生活大都较为贫困,乡镇里没有一间正式的电影院,村子里也极少人家有电视机。在晚上,人们可以娱乐的活动相对较少,至多大家晚饭后齐聚在“地堂”里聊下闲天然后回家睡觉。故而,一到“东岳庙看大戏”的时候,各个村庄便要沸腾起来。各家各户都早早吃过晚饭,手拿一把椅子,相约一起去看大戏。有些人家还生怕被早到的尽占了好位置,在路上连赶带跑的。每天傍晚,在通往看大戏的路上,尽是鱼贯般拿着椅子的行人队伍。有些还一边走着,一边说着昨天晚上的大戏内容。说到精彩处,常常激动不已,眼睛里充满了对将要上演的大戏的渴望。那时,我妈妈也非常喜欢看大戏,是忠实的粉丝。不但每晚必去,而且还一定要把整场大戏都看完了才肯回去。而当时的小孩子,大都会跟着家里的长辈前去看戏。其实有时候也并非为了看戏,而是想聚在戏台前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,或是贪恋戏台下的那些五花八门平日里难得一吃的零食,醉翁之意不在酒。鲁迅小说《社戏》写到,最让“我”留恋的,还是那一抹飘荡在记忆深处的淡淡的豆香。

当时的乡村,远未受到似如今这般城镇化的强烈冲击。那时的乡村人口,在如今看来,应是最多的一个时期。而当时的支付手段也较为古老,没有现在的微信支付或支付宝支付。所以,每年东岳大帝圣诞前的各家的捐赠,各村庄便要派一个热衷于其事的人代为收取。故而一看到这人在村子里到处奔走,便知道“东岳庙的大戏”又要开始了。而各家各户的捐赠,也会悉数写在红纸上,高高地张贴在庙前的墙壁上,以作彰表。如今,代收各村庄的捐赠者已然省去。但是,红榜张贴却没有省,且随着科技的发展,各捐赠者的名单,还在大戏的背景屏幕上方不断地滚动展示。人们在看大戏之余,也会感念捐赠者的慷慨与热心。或许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捐赠者的随意捐赠,“东岳庙的大戏”才会几十年如一日地传续了下来,且成为北惯民众每年都能享受到的年度精神大餐。

今天傍晚,吃过晚饭,我也乘兴往戏场走去。看戏的人还真不少,且并非只有老人,青年男女及小孩也不少。戏台上演着的正是“灵山产太子”。演员们唱得字正腔圆,戏文时而典雅,时而浅白,引来民众阵阵笑声。我问一阿婆。阿婆说,今年的大戏在三月廿七就开始了,要连演八天。

时夜将半,台上台下,却意兴正浓。

“吾乡吾土”专栏征稿启事

本报利用新媒体平台开设“吾乡吾土”专栏,挖掘宣传推介阳江乡土文化,搭建一个阳江乡土文化作品展示和交流的公众平台。现诚邀社会各界乡土文化专家、学者和网络作者赐稿。

稿件要立足阳江乡土文化,内容可涵盖自然地理、风土人情、衣食住行、诗词楹联、历史文化、名人掌故等方面,以散文、随笔为主,一般不超过1200字,并适当配以图片、短视频。

稿件内容要求原创,主题健康,积极向上,不得抄袭、套改,谢绝一稿多投。来稿请以电子版本形式发送至邮箱yjrbwxwt@126.com,并注明“吾乡吾土稿件”。稿件一经采用,稿酬从优,请作者在文末附上姓名、工作单位、通讯地址、联系电话、身份证号、开户银行支行名称及账号等信息。

关键词: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每日辽宁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12018864号-37   联系邮箱:291 323 6@qq.com